咨询电话:133-8522-2588

— 产品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枣庄市市中区采取多项重要举措 聚力推进全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来源:BB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3-23 14:30:23

产品详情

  

枣庄市市中区采取多项重要举措 聚力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

  1月18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锚定城建立区实干争先 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再上新台阶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秦昭鹏,枣庄市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舰,枣庄市市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中区城市管理局局长王涛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枣庄市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秦昭鹏就市中区住建局将如何加强全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秦昭鹏说,2025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立争先之志、兴实干之风,从擦亮红色物业品牌、提升服务质效、筑牢安全防线这三个方面着手,全方位、系统性地加强物业管理服务,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一是织密党建网络,扩大组织覆盖。积极推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组织,推进“红色物业服务企业+红色业主委员会+红色小区”建设,把党的领导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各环节,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二是搭建红色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在有条件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增设红色议事厅,为多方联动协商议事、解决群众问题提供场地、搭建平台;推进“网格化+红色物业”网格服务,盘活小区闲置用房,打造近邻党群服务站,开展嵌入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三是凝聚治理合力,共筑幸福家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业主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热心群众、离退休干部、党员业主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明确业委会组建的各项流程,坚持选人用人标准,做到全链条推进、全流程指导,全过程监督,全力推动市中区业委会组建工作走深走实,保证业委会始终作为居民自治的有效载体,真正的完成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一是多元培训赋能,拓展服务维度。全年组织不少于6次的物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物业服务行业“访学季”观摩学习和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全区每个小区每月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确保物业企业充分听取业主意见建议,拉近彼此之间距离。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提质扩容,延伸服务功能和内涵,建立智慧化平台,2025年打造10个智慧物业示范居住小区。二是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落实“三会三公开”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业主恳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物业管理联席会,前置化解矛盾纠纷。落实“12345”市长热线、“两枣”平台“当日派单、次日督单、满意销单”工作机制,及时研判难点问题、明确责任人员、逐一对账销号,确保问题高效、妥善解决。三是完善监管激励,激发行业活力。有效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落实完善日调度、周评议、周通报、月总结、季考核制度和“红橙黄黑”四色管理制度,全年召开12次物业工作现场会,评选表彰一批“最美物业人”,选树市级“美好家园”优质服务企业不少于2家、示范小区不少于4个,切实提升市中区物业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消防巡检,消除安全隐患。督促物业企业严格落实消防设施设施巡检制度,建立月、季、年巡检台账,察觉缺陷立整立改,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二是规范充电管理,保障用电安全。加强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民意,科学合理选址,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推动新建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同时,加强后期管理,物业企业及时清洗整理占用充电口的僵尸车和杂物,运营单位定期检测维护充电线路和充电设施,确保电瓶车充电、停放安全准则规范。三是加强应急值守,应对突发状况。充分认识寒潮雨雪等极端天气或各类突发事件会造成的危害,联合镇街督导各物业服务小区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全方位做好应急准备,重点是做到人员分工明确、物料储备充足、机械设备状态良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发布会上,枣庄市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舰就市中区在“公交都市”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张军舰说,作为曾经市委、市政府驻地,市中区公共交通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枣庄市公交集团公司高度关注区内公交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市中区共有公交车461辆,从市中区始发、途经公交线个,日投入运营公交车约400辆,发送车次2600余次。公交线个镇街,并与薛城、峄城、台儿庄、山亭等区直连互通。特别是创建国家级公交都市以来,市中区作为创建主城区,全方位提升改建公交基础设施,开通了全长13公里的客运中心至税郭BRT线路,建设联通公交枢纽,新建改造公交站台309个,施划公交专用线公里。

  一是强化相互连通,促进顺畅换乘。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理念,精心协调优化公交线路等多条常规公交线路和城乡公交线路并入快速公交系统与BRT有效衔接。实现一次购票,免费换乘即可通达多个行政区域,提高了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

  二是推进智慧交通,优化出行体验。积极指导帮助公交企业全面升级智能监控设备,精准利用大数据分析,科学研判客流,合理高效调整公交运营班次,做到“平峰一车清,高峰不留客”;协助推出枣庄公交APP,方便市民精准快速选择线路;通过“微信支付”“银联闪付”等途径实现多种方式支付和优惠支付,让市民出行更优惠便捷。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定制公交。为大力开拓校园定制公交领域,积极与区教育局展开深度对接,联合区实验学校创新性推出“校车直达”“家校联合”专线条校车直达专线投入运营,成功实现学生上下学“出家门、入校门”的一站式安全对接。支持开发定制公交、通勤班车、高考专线车、高校直通车等多种特色公交。现已开通通勤定制班车线个班次,充分满足了学生、上班族等专业群体的出行需求。

  四是狠抓安全管理,守护乘客平安。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强化安全监管,通过建立健全驾驶员培训考核体系,定期组织安全、服务、技能等培训考核,有效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养,切实增强公共交通服务人员的应急能力与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对企业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定期例检,不定期抽检,全方面提升公交行业应对安全风险能力,为市民安全出行筑牢坚实保障。

  城市公交是公益性行业,惠及千家万户。公交出行的便捷和智能化体现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和营商环境。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持续发力,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协调市公交集团,科学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合理配置运力资源,从便捷、准时、可靠、舒适多维度提升市中区现代公交服务品质,推动公交运营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统筹规划,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研究和协调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大力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策略,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多方面措施,有效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始终将乘客需求置于首位,持续优化线路布局,加强完善投诉机制,及时收集并妥善处理群众意见和建议,规范运营秩序,全方位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二是推进智能升级,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便捷实用、互惠互利”的原则,为公交公司可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励帮扶公交企业、广告运营企业和设备供应企业探索合作新模式,对城区部分主线路和站台优先开展智能化改造试点。全力建设智慧公交和智能站点,着力解决乘客出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精心打造便民惠民利民的优质工程和城市新亮点。

  三是协同多方,全方面提升出行体验。支持引导公交企业组织“小公交”、定制公交服务。合理增加市南工业园区、东湖精品商圈、三角花园等公交线路、停车场和公交换乘站。加速适老化公交车改造,帮助公交集团争取150辆公交车和200辆动力电池更新优惠政策,配合公交集团更新公交站台安全设施,确保群众乘车安全;进一步联合人社局、公交集团等部门推动社保卡乘车全覆盖工作。

  发布会上,枣庄市市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中区城市管理局局长王涛就市中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王涛说,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当好城市管家,为市中高质量发展贡献城管力量。

  绣出精致市容,扮靓城市颜值。推进市容市貌管理。开展市容市貌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加大对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的巡查频次,采取疏堵结合,设立便民市场和临时售卖点,有效解决群众买菜难、商贩乱设点问题,加大违法建设案件查处力度。加快主次干道飞线治理,同步开展主次干道交叉口可视范围内的弱线下地工作。扩容停车承载空间。联合交警部门开展城区停车综合治理行动,规劝、查处违法停车行为。加快东湖公园周边4个停车场提升改造;按照“应划尽划、应设尽设”的原则,加快城区1000个停车位施划工作,增大停车泊位供给数量。健全建筑垃圾监管。加强工地和渣土企业源头管控,积极地推进联合执法工作模式,严厉查处未密闭运输、带泥上路等不规范运输行为,做好全过程管理。督促各镇街加强日常巡查执法,严厉打击违规处置建筑垃圾行为。完善510油烟管控机制。通过“一个专班”“一键双开”“一店一档”“一卡运维”“一张地图”和“十字检查法” 510管控机制,监督检查油烟净化器的运行、维护规范,形成以巡查、发现、报告、整改、销号为一体的闭环式处置制度。

  致力精细保洁,打造宜居环境。全方面提升城市整体洁净效能。按照“人工普扫、巡回捡拾、上门收集和道路机扫、洒水”五位一体的模式开展道路保洁作业。同时,加大夜间时段对外环路和城区主干道的洒水、抑尘作业频次,大大降低道路扬尘,全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细化垃圾收运环节。落实定人、定岗、定车、定标准、定清运任务的“五定”责任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车走地净。抓好垃圾点和垃圾桶垃圾的清运,安排专人清洗、擦拭沿街垃圾桶、果皮箱,保证外观整洁。同时,为解决工人下班后垃圾收集问题,安排夜拾人员,使“打烊垃圾”得到一定效果处理。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全区6个涉农镇(街)、214个自然村全部纳入市场化运作范围的情况下,全力做好城区道路保洁合同续签工作及一体化项目的验收、续签工作,实行“一杆到底”管理;细化督查范围和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全方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快速推进城市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基础上,引导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购置转运车辆,建设终端处理设施。强化日常教育引导,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利用新媒体平台,全面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坚持精心养护,绘就生态画卷。逐步的提升管理上的水准。实施绿化养护管理总体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采取防治虫害、整形修剪、松土施肥等方式,促进园林管理提档升级。开展治理公园绿地内绿篱缺株、草坪斑秃等现象,不断消除地面。持续建设城市公园。以《枣庄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2-2035年)》为基础,计划新建改建8处游园、口袋公园,做好“公园+”的文章,着力建设居民身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持续提升城区公园绿地的均衡性、可达性、便民性。升级交通节点品质。通过道路交互与通行渠化、道路机非隔离带优化、交通信号设施移位等方式,继续提升6处主次干道节点景观,畅通城市道路、改善出行环境。对城区重要绿化节点做到合理规划调整,对绿化景观进行更新,确保美化效果与交通安全相协调。拓展生态公共空间。做好已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及设施的管理,继续挑选2处合适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利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等划出特定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场地。

相关推荐